close
40多年前越戰照片中的女孩
現在怎麼樣了?
很多人都見過這張照片——一個全身赤裸的小女孩拼命奔跑著,皮膚 在燃燒……這是越南戰爭時期被拍下一張照片。如今當年的這個小女 孩怎麼樣了?
40多年前,越南籍華裔攝影師,美聯社記者黃功吾憑藉一幅題為 《火從天降》的越戰照片獲得了1973年的普利策獎。這張照片拍 攝於1972年6月8日,照片上,一個全身赤裸的小女孩拼命奔跑 著,皮膚在燃燒……這張照片真實地反映了越南戰爭的殘酷。
65%全身燒傷、從廟裡奔逃而出的金福。
(攝影:黃幼公/ 地點:越南西寧省/ 時間:1972/ 獲普立茲新聞攝影獎)
(攝影:黃幼公/ 地點:越南西寧省/ 時間:1972/ 獲普立茲新聞攝影獎)
照片中的女孩叫潘氏金福,當時才9歲。因身體大面積燒傷而一度被 認為難以存活,卻在經歷長期痛苦治療後戰勝了死神;一度因這幅照 片所承載噩夢般的回憶而避世,直到19歲時,從家庭傳統的信仰( 高臺教)改信基督教,接受了耶穌成為她個人的救主,這個決定改變 了她的後半生;她寬恕了傷害她的人,走出人生的黑暗。
金福如今已經52歲,定居加拿大。她的身份除了妻子、母親外,還 包括聯合國親善大使。
9歲女孩親歷戰爭的恐怖
1972年6月8日,在距西貢25英里的壯龐地區,北越和南越軍 隊已經對峙了3天。對峙的僵局必須打破,南越的空軍應召前往支援 。快到中午的時候,南越空軍的兩架老式轟炸機開始在壯龐上空盤旋 ,當時村子裡的大部分村民都已經逃到寺廟的避難所,其中包括9歲 的金福。金福回憶道:“我們以為那是個安全的地方,但後來我聽到 了炸彈爆炸的聲音,我的衣服著了火……我很害怕,就跑了出去。”
金福同其他夥伴一起,在公路上哭喊著朝前跑,不堪忍受皮肉的疼痛 和精神上的恐懼。潘金福赤身裸體地奔跑著——她不得不扒掉身上燒 著了的衣服,但皮膚還在燃燒。
第二天,《紐約時報》將這幅真實展現戰爭殘酷的照片刊登在頭版上 。據決定在頭版刊登這幅照片的《紐約時報》總編後來表示,這幅照 片在美國掀起了新的反戰浪潮,使美軍退出越南戰爭的時間提前了6 個月。
金福赤身奔跑逃命時,英國記者克裡斯多夫恰好在場,他讓金福停下 來,並往她身上潑水。隨後,黃功吾把金福送到最近的一家英國醫院 ,後來轉到整形外科醫院。金福全身超過一半的皮膚被嚴重燒傷,就 連醫生也認為她活不了,於是被送進了太平間。三天后,她的家人找 到她,卻發現她還活著,但是奄奄一息。於是她在醫院呆了14個月 ,接受了17次手術後,她活了下來。在醫院裡,金福忍受了痛不欲 生的治療。然而,她的生活已經被徹底改變了:新長出的嫩皮膚無法 經受炎炎赤日,渾身上下疼痛難忍,而她連止痛藥也買不起。
被福音改變的生命
經過14個月的治療,金福回到了她的村莊。她留在那幅著名照片中 的形象成為了一代人不可磨滅的回憶,但這個小女孩卻選擇從公眾的 視野中消失。大火留下的傷疤也深深印在了她的心裡。渾身的傷疤讓 她覺得自己如此醜陋,甚至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於是她夢想成為一名 醫生。
19歲那一年,她如願進入大學攻讀醫學。然而,那張照片再一次抓 住了她。一名德國記者追蹤到金福的下落,越南政府找到她,讓她中 途退學。她在越南政府的安排下與傳媒見面,進行反戰宣傳。每天, 她都在試圖逃避官員和外國記者的追蹤,她說:“那是一場噩夢。” 而另一方面,腺症、頭疼、記憶散失等健康問題也困擾著她,讓她不 能正常上學。不能繼續上學,這是她生命中的最低點。仇恨、苦毒、 憤怒在她心中燃起。
“我心中的氣憤積如高山,我憎惡生活。我仇恨每個正常的人,因為 我不正常。很多次我真的想死,我花整天的時間在圖書館裡尋找閱讀 很多宗教的書,為要找到生活的目的。我讀的其中一本書是聖經—— 新約聖經。這是我生命的轉捩點。當我成為基督徒的時候,我的內心 充滿了平安。我確信神要為我開一扇門。”Phan Thị Kim Phúc 潘氏金福說。“那年耶誕節,我接受主耶穌基督為我的救主。主幫助 我學會寬恕——所有功課中最難的一項......仍然有一些疤痕 在我的身體上,但我的心已經清潔。”
金福在講臺上作見證,她說:身體的疤痕還在,但心裡的仇恨已經被 耶穌洗淨
幸運的是,她被引薦給越南總理,金福告訴總理,因為那些媒體,她 無法繼續完成學業。越南總理幫助了她,讓她去古巴完成學業。在古 巴哈瓦那大學學習期間,她遇到了同樣來自越南的同學托恩,兩人相 愛了。越南官員批准了他們到莫斯科度蜜月。在從莫斯科飛往古巴的 途中,金福趁飛機在加拿大加油時,和丈夫一起留在了加拿大避難。 金福和丈夫在加拿大隱姓埋名,後來他們有了兩個孩子。她和丈夫以 及兩個孩子居住在多倫多,並以難民的身份申請到加拿大國籍。
1995年,在加拿大生活的金福再次被記者發現,她的圖片被登在 了《多倫多太陽報》的頭版。金福說:“我真的想從那張圖片中逃脫 出來,後來,我不願再當一個無助的受害者。照片是事實,它是一個 強大的禮物,我可以用它來幫助促進和平。我意識到我可以控制那張 照片,幫助那些戰爭中的兒童。”
1997年11月,金福被任命為聯合國教科文衛的和平友好大使。 12月,金福成立了金福基金會,旨在為在戰爭和恐怖活動中遭受傷 害的兒童提供醫療援助的經費。在成立大會上,金福說:“我不再逃 跑,不再是受害者。讓心靈復活,讓愛和寬恕成為戰勝仇恨和死亡的 良藥。”
一直以來,當年的攝影師黃功吾都與金福保持著聯繫。但直到201 0年5月,當年挽救了金福生命的克裡斯多夫·韋恩才終於再度與金 福見面,這是他們38年後第一次見面。由於不希望金福被媒體打擾 ,一直以來,韋恩拒絕了很多媒體採訪他和金福的邀約。
投擲汽油彈的機師悔恨終身,直到被福音拯救
這張照片不僅改變了金福的人生,也讓另外一個人終日生活在悔恨之 中,他便是那天投擲汽油彈的美軍機師約翰·普拉莫。
當年戰鬥任務完成的第二天,約翰也看見了那幅震撼人心的照片。因 此,約翰受到良心譴責,覺得自己是個雙手沾滿了無辜百姓鮮血的劊 子手。當時約翰也有個9歲的兒子,他說:“金福的照片在我的心裡 是不可磨滅的,它困擾著我許多年。我應該為她的受傷負責,是我往 她的村莊投擲炸彈的,我的良心在受著煎熬。”
噩夢不斷的約翰開始酗酒,希望酒精可以麻醉自己,對任何事情都不 感興趣。妻子不堪其苦,跟他離了婚,當時他們有4個孩子。後來, 約翰遇到一位真心愛他的女子。他跟隨她信了基督教,當了牧師。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