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種養生,叫書法。

書法藝術不僅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還是養生保健的有效方法。
醫學專家研究結論表明,
在可使人長壽的二十種職業中,
書法名列榜首。

從漢代至清代,這個在人類
平均壽命25歲~40歲的時代,
著名書法家們的平均壽命約80歲,
例如,
唐代的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
虞世南80歲;其後的楊維禎74歲,
文徵明89歲,梁同書92歲,
翁同龢85歲,何紹基74歲……

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之前,
當時人類平均年齡為40歲~62歲,
著名書法家們平均壽命88歲;

進入現代、當代,著名書法家們
平均壽命已經超過90歲,
例如
齊白石、黃賓虹、何香凝、章士釗
均享壽90歲以上,
朱屺瞻、蘇局仙、孫墨佛等
更上了百歲高夀。

書法有養生的作用,
這是不少學書法的人的共識。

有人把這些作用總結成四句話:
“洗筆調墨四體鬆,預想字形神思凝。
神氣貫注全息動,賞心悅目樂無窮。”

洗筆調墨四體鬆,是書法養生的第一階段。
在這一階段,通過洗筆、調墨等預備動作,
達到四體放鬆,疏通全身氣血經絡。

預想字形神思凝,是書法養生的第二階段。
王羲之說:
“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動,
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先,然後作字”。

這就要思想集中,把意識調節到最佳狀態。
這樣才能進入形象思維,
就會頓覺心曠神怡,氣力強健。

神氣貫注全息動,是書法養生的第三階段。
把神、氣貫注于書法運動的全過程,
關鍵要做到神領筆毫、氣運於手,
以此帶動全身心的活動。
這個階段可以說是書法運動的最實質性的階段。

賞心悅目樂無窮,是書法養生的第四階段。
好的作品可以賞心悅目,令人樂在其中。
學習書法,可以從自己的創造中得到滿足感,心境也隨之得到一種超然與淨化,達到心緒舒暢。

具體來說,練習不同書體,
還能起到不同的保健作用:

楷書:
字體端正工整,結構緊密,
筆法嚴謹,沉著穩重,
適合於焦慮、緊張、恐懼症、冠心病、
高血壓、心率紊亂患者的心理調節。

行書:
字體如行雲流水,輕鬆自如,對抒發靈性,
培養人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很有幫助,
適合於憂鬱症、有強烈自卑感、
手足麻痹、腦血栓患者練習。

草書:
體態放縱,筆勢連綿迴旋,離合聚散,
大起大落如風馳電掣,一氣呵成。
尤其適合精神壓抑,憂鬱者抒情達性之用,
而不宜於焦躁者練習。

隸書:
書體從容,風格變化多端,形象豐富,
對於調節焦躁不安,固執偏激的情緒有幫助。

篆書:
嚴正安穩、行筆緩慢,尤適合於焦慮、
緊張和躁動者練習,有利於調節心理,
適合於冠心病、高血壓患者的輔助治療。

練習書法對於治療許多中老年人
常見的疾病很有幫助,
而且練習不同的書體
還能起到不同的保健作用。

事實證明,
書法對於人的健康長壽的確有一定作用。
有人做過統計,
發現從古到今的書法家大多都是高夀。

前面已經舉過古人例子,
書法家多是長壽者。

如古代著名書法家
歐陽詢享年85歲、柳公權壽至88歲、
顏真卿活到77歲
(若非被俘送命,應該也會長壽)、
虞世南81歲、文徵明90歲。

現代書法家如
郭沫若86歲、齊白石95歲
張大千85歲、沈尹默89歲、
林散之92歲,
孫墨佛、蘇局仙等年逾百歲,

近代台灣書法家李超哉98歲,
曹秋圃100歲丶張光賓102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200271228 的頭像
    p200271228

    六房媽松月孝道影音館

    p20027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